当前位置:首页
> 联艺新闻

第四届手工艺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举办

      11月12日下午2时,由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北京手工艺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手工艺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在线上召开。该论坛是北京工艺美术年会的重要板块。2022年恰逢北京工艺美术年会举办十周年,研究生学术论坛以“青春拾年”为题,以示庆祝与纪念。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孙琼副院长作为嘉宾致辞,她强调了学术论坛对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重大意义,表达了对研究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深挖本质的期望。北京印刷学院滕晓铂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美系党支部书记王晓昕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朱利峰副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出席论坛。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工美系教师赵佳琪博士出席论坛并担任主持。

      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福州大学及北京联合大学的12位博、硕士研究生作为代表参与论坛,重点围绕北京及大运河沿线地区工艺美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与行业前沿问题进行汇报发言,精彩纷呈。

      论坛第一阶段,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孙秋爽从源流、造型、结构、工艺特征、审美取向等方面对故宫所藏清宫金、银、珐琅执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发展道路的角度进行回望与反思。来自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施小蝶以“三维成型技术在工艺美术领域的运用研究”为题,结合大量案例分析并讨论了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在当代工艺美术领域的运用与发展前景。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戴骊颖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南锣鼓巷为例,讲述了传统技艺类非遗在商业空间中展示传播的常见形式与问题,并从体验感、场景化角度提出了多个提升策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罗玉从北京雕漆的艺术设计特征出发,围绕北京雕漆相关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展示了丰富的调研成果,并从发展路径等角度加以分析。

      论坛第二阶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杜凡怡以类型研究的方法从图像来源、风格特征的角度考察了苏州桃花坞戏曲主题的年画,并讨论了其对上海小校场年画、南通木版年画甚至日本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来自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袁叶子以扎实的田野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挖掘了陕西省民间艺术瑰宝千阳拼布的历史文化渊源,从造型与类型、图案主题及内涵等角度进行梳理,并就该项非遗传承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雅迪以访谈、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了北京绒花的发展历史与多样化的艺术特征,并针对传承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成功案例显示的机遇,为北京绒花未来的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建议。同样来自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张宇馨以深入的材料、织造技艺分析为基础,放眼于未来更好的发展状况,总结性地提出了北京宫毯在材料、技艺、营销、传承等方面遭遇的困境。

      论坛第三阶段,基于京杭大运河对南北文化交融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北京印刷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欢观察到明清时期江南空前繁荣的出版印刷行业通过大运河向运河周边地区及北方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因而,借用先秦时期荀子的“货畅其流”思想,总结并提出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书坊业存在的“书畅其流”现象。来自北京印刷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宋双意挖掘了乾隆时期扬州地区新兴的“韩江吟社”及所刊诗集《韩江雅集》与扬州盐商群体间的深层联系,并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讨论了扬州盐商对于清代扬州地区图书刊刻业鼎盛发展局面的贡献。北京印刷学院硕士研究生马桂纯关注的是苏州重要的工艺美术种类——苏裱技艺,从体式、工具、备材、工序等方面详述了苏裱技艺的工艺特征,并从京杭大运河带来的南北文化交流、交融的角度重点讨论了苏裱技艺传播与影响。北京印刷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滢钰以天津省博物馆所藏杨柳青贡尖年画《白蛇传》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方法从图像元素的布局、符号语言的运用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对其叙事性进行分析,并从而窥见杨柳青戏曲年画的创造性与独特性。

      三位评审专家分别对每组成员的汇报进行了点评,既有对初步从事学术研究时常见的共性问题,也有针对各成果从选题角度、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到学术规范提出的真知灼见,细致入微。为与会代表及线上听众带来了学术智慧的启迪,彰显了本论坛促进学术交流、启发创新思维的会议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