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堆锦绣彩上春山——北京补绣专项人才培养优秀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9月28日上午,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北京补绣专项人才培养”优秀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唐克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李节,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冰,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创意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李颖,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叶晓溪,北京《瑞丽》杂志社时尚产业事业部总经理、《瑞丽时尚先锋》出版人/主编常晔,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南,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副研究馆员珊丹,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媛媛,项目合作单位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艺品厂原厂长张永振、总工艺师席闻、副经理冯瑜,国家级非遗北京补绣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原北京市抽纱研究所所长李福强,北京市抽纱研究所所长李斌等嘉宾出席开幕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毕红,补绣嵌塑技艺创始人金耀华,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赵颖等授课导师代表和全体学员,以及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鹤,院长张旗,副院长裴朝军、刘锐、戴文俊等近百人共同参加了开幕式。开幕仪式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王丹谊主持。

学校党委书记楚国清致开幕辞

楚国清书记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北京联合大学多年来聚集非遗智力资源,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多年支持下,学校已经承担了多批次人才培养项目,并打造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项目申报执行团队,今年艺术学院有两个申报项目获批立项,足以证明了我们的经验和实力。北京联合大学将持续发力,构建北京非遗传承创新平台,为北京市打造非遗传承的“北京样板”作出更大贡献。此次展览在中华世纪坛向公众开放展出,正是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北京补绣的技艺之美,感受到北京文化的持久魅力。

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申文广介绍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基本情况,并播放了整个项目开展过程的纪录短片。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唐克美致辞

唐克美先生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本次培训项目取得的成果,并指出本次展览在更高的角度上推动和树立了北京补绣人才的文化责任和文化自信,这次北京补绣人才的培养结果将会为工美人才培养积累经验,鼓舞北京工美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一代又一代更加努力地创造北京优秀文化的新辉煌。

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冰致辞

刘冰总经理指出,作为中华世纪坛的运营管理及资产管理单位,歌华文化中心致力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艺术交流,以及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北京补绣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持续加强馆、校、厂三方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北京补绣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艺品厂原厂长张永振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非遗(京绣)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毕红致辞

学员代表赵亚杰致辞

随后,张永振先生、毕红大师和赵亚杰女士分别作为主要合作单位代表、授课导师代表和学员代表从各自不同角度发表致辞。



为评为优秀作品的15位学员颁发获奖证书

展览启动仪式

与会嘉宾共同推动启动杆,正式开启“堆锦绣彩上春山——北京补绣专项人才培养优秀作品展”。开幕仪式结束后,嘉宾与参会人员移步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厅进行参观。

展览现场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北京补绣专项人才培养从2024年2月启动,历时8个月,学员们顺利完成了集中理论授课、调研采风、课堂实践、设计创意等专业课程,并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个人作品的创作实践。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32名学员所创作的40余件(套)补绣作品。作品均以北京补绣为主要创作技法,但在作品形式和表现主题上却呈现出强烈的多元性和创新性,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作品形式除常规的挂屏类作品,还包括了服装、服饰、箱包、花器、茶器、儿童类产品、综合材料、互动类产品等。形式多样、主题多元,展示了北京补绣的多种可能性和敢于创新的时代价值。除此之外,本次展览还结合北京补绣的发展历史和工艺特色,以图文和实物结合的形式,为大众呈现了北京补绣的传承脉络和历史沿革,并专门邀请北京工美集团工艺品厂和项目工艺导师——金耀华老师,为展览提供了多件珍贵的艺术作品,这部分作品全面体现了北京补绣精湛高超的技艺水准,以及北京补绣曾经的辉煌历史和不断创新的探索经验。

本次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展期为2024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